内 容:
一、羊肚菌产业基本情况
羊肚菌是食药兼用菌,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一直被欧美等国家作为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羊肚菌在全世界均有分布,野生资源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北至东北三省,南至广东、福建、台湾,东至山东,西至贵州、四川、新疆、西藏、宁夏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近年来,随着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成功,自2011以来,我国羊肚菌人工种植开始规模化发展,人工集约化栽培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地区,其中四川省的栽培面积占全国栽培面积的比重超40%。贵州省由于适宜羊肚菌生长的气候条件也不断成为我国羊肚菌主产区之一。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种植生产的羊肚菌以出口为主,据了解,我国羊肚菌出口数量由2017的20吨到2021年时增长至75吨。因此国内市场普及率仍有极大拓展空间。
铜仁地区羊肚菌种植面积不足1000亩,而作为羊肚菌率先发展的石阡县羊肚菌种植面积仅100亩左右,干品产量不足1吨,完全满足不到当前县内企业掌握的销售渠道。
二、羊肚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通过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制约羊肚菌产业发展。
(一)羊肚菌制种、栽培技术仍需不断改进
羊肚菌当前种植面积极小,适宜种植技术由于没有大面积推广仍然需要不断改进;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不成熟。羊肚菌种源混乱,菌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仍需不断改进,适宜各区域生长的羊肚菌菌种需要不断试验改良。
(二)羊肚菌种植推广难
羊肚菌规范种植需要建大棚、水源要丰富,当前耕地必须保障粮食安全,不能盲目新建大棚开展羊肚菌种植;羊肚菌种植面积小,技术覆盖范围窄;羊肚菌种植属新的种植模式,投入成本高,老百姓接受度低等。造成羊肚菌种植推广难。
(三)羊肚菌产业扶持政策少
目前暂无专门政策措施支持羊肚菌产业发展,农业保险未将羊肚菌产业纳入其中等。
(四)羊肚菌产业集群发展极弱
从全市层面来讲,仅有贵州绿鑫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小型企业能独立完成羊肚菌菌种生产、羊肚菌种植配套基地建设、羊肚菌市场渠道搭建能力,且规模有限。羊肚菌种植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程度极低。
三、建议
(一)将食用菌(羊肚菌)产业纳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专项发展。
(二)加大羊肚菌制种、林下种植技术等研究力度,并有序扩大试验示范推广区域,让羊肚菌制种技术、栽培技术得到较大提升,满足当前羊肚菌种植对生产技术的需要。
(三)强化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开展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并适度开展羊肚菌试种服务,让有羊肚菌种植意愿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掌握羊肚菌种植技术,按市场需求有序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
(四)调整政策支持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将羊肚菌种植纳入农业保险服务范围。并将羊肚菌产业纳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政策、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农业产业金融政策等扶持范畴,不断做大做强。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羊肚菌种植技术、制种技术不断成熟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